12月25日下午,石家庄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石家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新闻发布会。河北日报记者董昌摄
河北日报客户端12月25日讯(记者董昌)今天下午,从石家庄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国务院批复同意《石家庄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多规合一”改革后石家庄市的首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也是面向2035年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为未来一个时期石家庄经济社会发展拓展了边界、划定了框架。
2021年以来,石家庄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实施强省会战略重大机遇,坚持“拥河发展”,加快推进“6+2+2”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大力发展五大千亿级产业,城市规模、功能、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为更好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展要求,该市组建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各部门协同、35家专业设计单位共同参与的联合团队,经过多轮次修改完善,编制形成了最终的《规划》,并获得国务院批复。
到2035年,这座城市会是什么样?《规划》以一个目标、两大定位描绘了石家庄城市发展蓝图。到2035年,石家庄将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同时,明确了石家庄河北省省会、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城市性质和华北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功能,为石家庄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未来的石家庄,怎么建?《规划》确定了依山拥河、组团发展策略,明确了“一主、四辅、两带”的城市空间结构。一主:即主城区;四辅:即鹿泉区、栾城区、藁城区、空港四个城区组团;两带:即滹沱河经济带、太行山生态带。同时,明确了主城区与各组团功能定位,将有力提升中心城区能级,强化京保石邯、石衡沧港发展轴沿线城镇对产业和人口的集聚能力,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7月18日,石家庄市复兴大街滹沱河大桥与远处的太平河学府桥遥相呼应。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河北日报资料照片)
围绕持续提升城市发展能级,《规划》提出推动石家庄都市圈建设,将紧密对接北京创新与综合服务资源,强化与雄安新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深化同天津贸易与服务合作,协同邯郸、邢台、衡水等城市,共同推动冀中南地区发展,有力地推进京津冀协同向纵深发展。
《规划》的落地实施,会给石家庄带来哪些机遇?
石家庄作为单中心城市,人口和功能高度集聚,中心城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仅82.1平方米、二环内人口密度达到了每平方公里1.8万人。《规划》划定了到2035年的城镇开发边界,石家庄中心城区面积将由287平方公里扩大到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提高到96.5平方米、人口密度控制在每平方公里一万人左右。
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该市对滹沱河城区段南侧行洪规划、应急水源地保护区进行了调整,释放出滹沱河周边578.8平方公里建设空间。同时,调出了城市建成区内分散布局的99万亩基本农田,在市域内统筹补足,为城市预留发展空间。为促进五大主导产业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将五大产业园区内的基本农田全部调出,真正实现了“地等项目”。同时,《规划》坚持为城市发展留白,预留重大基础设施用地165平方公里,为航空、铁路、高速以及水利、电力、油气等设施建设预留了交通廊道和干线走廊,保障重大设施建设需要。
为塑造高品质城市生活,石家庄的存量土地将优先用于教育、养老、绿地、文化、体育、停车场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到2035年,公园绿地、广场步行15分钟覆盖率将由2020年的54%提高到90%,人均公园绿地由5.2平方米提高到12平方米,人均教育设施用地由2.5平方米提高到3.5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由0.15平方米提高到0.75平方米,一座让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魅力之城将成为现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