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认为,无论如何,格律之争在头条上升到斯文扫地是不应该的,除非置自己的品行形象于不顾。

我也说说对平仄格律的个人理解猜测。

诗,原来是唱的,如“旗亭画壁”的故事,又或“凡有水井处,皆能歌柳词”的传说,却没有曲谱留传,这很反常,有人推测是古时诗成即可唱,无须刻意作曲,我用保留古音最多的广白话尝试后,果然!越是格律的诗越是顺畅!

阳关三叠是古曲,但用广白话来唱还是有所不合,说明广白话未必是隋唐中原语音,对比《平水韵》更能说明,但比较于普通话,广白话读诗的音韵优势明显,这是因为广白话较大地保留了古音韵特别是入声韵,读起来节奏感强烈,声韵错落有致。

格律在隋前起源一直到中唐高峰是有一定道理的,那时中原语音还保留着相当大的古音韵成分,格律是诗成即可唱的一个作诗规范,但随着晚唐到五代十国的北方民族大融合,中原音韵大变,原来的唱诗也可能变为吟唱,文学发展成以自由度更宽的宋词为代表,元代入派三声,北方语音从吟唱变为吟诵, 至现在普通话,连吟诵也失传了,只能朗诵。越来越觉得,单纯用普通话研究古诗平仄格律是不科学的,难度很大。

我只是个吃瓜的,顶多算个诗词爱好者,向刻意研究《平水韵》传承近体诗创作的玩家致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