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2 月 23 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 “乌克兰 2025 年” 论坛上明确表示,乌克兰将在取消战时状态后举行总统选举。

乌克兰取消战时状态后将选总统

这一消息瞬间吸引了全球目光,在俄乌冲突持续胶着的当下,此次选举计划的背后,隐藏着诸多复杂的政治、军事与外交因素。

自 2022 年 2 月 24 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大规模军事行动,乌克兰全境便进入战时状态。根据乌克兰宪法,战时状态下禁止举行选举,这也使得原定于 2024 年的总统选举被迫推迟。

而如今,选举计划被重新提上日程,背后有着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

乌克兰前总统波罗申科在 2 月 16 日透露,乌克兰将于 2025 年 10 月 26 日举行总统选举,消息来源据称包括泽连斯基办公室、中央选举委员会等机构 。

不过,这一时间的敲定,前提是战时状态需在 2025 年 4 月底前解除,目前泽连斯基尚未对此进行官方确认。

从国际局势来看,美国总统特朗普于 2 月 18 日表示,美国同意乌克兰进行选举,这一表态无疑有着重要的风向标意义。

要知道,美国在俄乌冲突中一直扮演着关键角色,其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政治支持都深刻影响着乌克兰局势走向。

特朗普提到泽连斯基的支持率已经低至 4%,这一数据虽有待进一步核实,但也反映出国际社会对泽连斯基领导下乌克兰局势的一种审视。

而泽连斯基次日便回应称,特朗普生活在 “虚假的信息空间”,双方隔空交锋,也侧面凸显出此次选举背后的国际博弈。

在军事方面,顿涅茨克地区的冲突依旧激烈。

2 月 15 日,俄罗斯南部军区调集部队展开攻势,此次行动规模超过近六个月来的任何一次军事行动,投入了新型 2S35 “联盟 - SV” 自行火炮系统,其最大射程可达 40 公里,配备自动化火控系统,给乌军带来了巨大压力。

驻守顿涅茨克地区的乌军弹药储备告急,部分装甲单位因缺乏燃料转为固定防御状态,乌方紧急调集约 15000 人的增援部队前往战区,却在推进过程中遭遇俄军空天军的打击,造成重大损失。如此紧张的军事局势,也让这场选举充满变数。

对于乌克兰国内而言,选举面临着诸多挑战。

数百万流离失所的难民如何参与投票,成为一大难题;选举期间,俄军是否会发动攻势,安全风险如何保障;战时经济寡头化的问题,是否会侵蚀选举公正性,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

并且,泽连斯基若参选,其 “战时总统” 形象既是优势,凝聚着部分民族认同,也可能成为包袱,民众或许会对重建进度不满。而前总统波罗申科等势力,也可能借机挑战泽连斯基的领导地位。

此次乌克兰计划在取消战时状态后举行总统选举,是其国内政治进程的重要一步,也将深刻影响俄乌冲突的走向以及国际地缘政治格局,后续发展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