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哔哩哔哩发布2024澳门正版精准资料:《小兵张嘎》原型:13岁参军手刃百余汉奸,晚年为何成为锅炉工?的相关内容

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中国,受到爱国主义思潮的影响,涌现出了许多非常优秀的抗战类文艺、影视作品。

而《小兵张嘎》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这部电视剧以少年人的视角、诙谐幽默的情节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也深深影响了好几代人的童年。

《小兵张嘎》原型:13岁参军手刃百余汉奸,晚年为何成为锅炉工?

所谓“现实总比电影更戏剧”,可能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小兵张嘎这么一个令人感到惊奇并喜爱的角色,竟然是有着真实原型的。

而他原型人物的经历比荧幕上所呈现的还要更加传奇.....

燕秀峰,1924年12月出生于冀中平原大名鼎鼎的白洋淀地区。

白洋淀位于天津河北交界处,是一片巨大的湖泊,由许多个零零散散的小水域组成。

生在这里的人,总是天生就拥有一些奇特本领的,更别说燕秀峰还是个地道的农家子弟,从小和一群伙伴在周边四处浪荡,爬房上树、穿街走巷、游水渡河的功夫都简直样样精通。

在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大部分时间除了玩耍就是和地主作对。

因为嘎子虽然欢乐,但身世却相当悲惨——在4岁的时候,他身为长工的父亲就被一个地主活活压迫折磨致死,而母亲因此悲愤交加染了重病,很快也去世了,只留下燕秀峰孤身一人。

燕秀峰

但燕秀峰不但不怨天尤人,反而活得潇洒乐观,他小小年纪就成了四里八乡的名人。

那些成年汉子迫于生活不敢同地主作对,但燕秀峰却一直带着一帮人到处给地主找麻烦,偷果子、拆屋子,还时不时教训一顿地主家的小儿子。

而等到燕嘎子逐渐长大了些,七七事变也爆发了,日寇的铁蹄汹涌而来,很快便踏上了白洋淀的土地,他亲眼看到了远远比地主更恐怖的存在。

鬼子,这些侵略者简直没有任何道德与人性可言,当时燕秀峰便暗下决心,以后必须要当兵,有了枪,要把这些畜生全部干掉。

白洋淀老照片

好巧不巧的是,大概半年多后,共产党便在区里成立了一支抗日游击队。

听到这个消息的燕秀峰真是欣喜若狂,一连去了五六次,可那会儿他才12岁不到,长枪都背不起来,只能次次都碰壁。

然而燕秀峰抗日心切,火急火燎地到处找门路,结果顺着村里一个伙计的亲戚关系,找到了一个“部队参谋长”那里去。

这参谋长倒还是货真价实的,可是队伍却是国民党的队伍。

燕秀峰一开始不知道,闷着头就去了,结果那参谋长看他机灵,竟然还任命他做了自己贴身勤务兵。

但没过多久燕秀峰就发现不对劲了——这国军部队不但不打日本人,还到处欺负老百姓,他心里一下就火了。

于是等到有一次参谋长让他去买烟和酒,已经准备逃跑的他准备了一个妙计。

他少打了半壶酒,用省下来的钱买了点土炸炮,然后把大烟叶里的烟草换掉。

回到营地里以后,燕秀峰先把烟叶丢下,然后假装自己忘了买烟,又跑出去逛一圈,迟迟不回来。

那参谋长左等右等实在忍不住,就抓住那大烟叶开始猛吸,结果土炸炮直接响了,炸了他一脸黑漆火燎,连门牙都嘣飞了。

不过虽然磕磕绊绊,但属于燕秀峰的机会很快还是来了。

1937年,日军在冀中组织了一次大型扫荡行动,燕秀峰从小长大的后王约村一直是抗日堡垒村,因此被当作了重点对象。

这天清早,村子外忽然枪声大作,许多日军、伪军很快闯进来,把所有村民赶到一处,开始挨个盘查和询问,要找出八路、共产党。

当时人群里有个年轻人叫小杜,正是游击队员、党员,这会儿也被拉了出去问话。

小杜身上是带着枪的,一旦被查到肯定死路一条,于是机灵的燕秀峰当机立断,直接冲上前跟小杜扭打起来,日本人听说这俩孩子有矛盾,也乐得看窝里斗。

小杜当然知道燕秀峰的意思,于是两个人一边打一边观察。

等到了一个胡同边,两人马上钻进去,顺着熟悉的路闪电般就出了村子。

他们一路赶到了区游击队后,郭队长和燕秀峰都已经是熟人了,这次他立了大功,队长也干脆二话不说,答应了他一直以来想要加入游击队的申请,还给他取了个新名字。

燕秀峰身为孤儿,从小根本没有名字,周围人都称他为“嘎子”,到了这个时候,他才有了大名“秀峰”。

加入游击队后的燕嘎子终于满足了自己的心愿,纵然队里最短的枪对他来说都太长了,但他还是把打鬼子当成使命,跟着队伍到处跑。

而且他从小练就一身过人的体能,所以训练起来非常快,枪法也特别好。

当时后王约村附近有个镇子被鬼子占据了,那里有个野村的小队长,经常带人出来扫荡。

但他平时总窝在坚固的炮楼里,游击队想要杀他,却始终难以得手,直到燕嘎子主动接下了这一任务,条件是要借郭队长的手枪。

得了手枪的嘎子直接扮成一个农民进了城,蹲了半下午后,便看到野村走到了炮楼下和哨兵谈话。

他隔着不短的距离直接开枪,竟然一枪命中了野村的脑袋,然后转身手枪便走,整个行动十分潇洒、一气呵成。

在当时,手枪可比长枪要稀罕得多,一般只有长官才能佩戴,嘎子用了一次手枪,之后一直心痒的厉害。

讨要了几次未果,最后队长给了个任务:附近大龙华有个伪乡长,把他除掉,就把那支德国盒子枪给嘎子。

燕嘎子二话不说带着个人便去了,这次他们扮成卖瓜的老乡,就在路口摆摊。

天热的时候,那伪乡长很快来了,正趁他吃到第二个瓜的时候,嘎子和同伴一起发难,当场就把他和几个随从全部撂倒了。

嘎子的杰出表现,让他作为第一批成员加入了区里的手枪队,开始了很长一段时间杀鬼子、除汉奸、打特务的生涯。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整个白洋淀地区,“燕嘎子”三个字成了所有日军、伪军的噩梦。

或许有人觉得《小兵张嘎》毕竟是电视剧,其中许多夸张的情节肯定是编造的,但实际上,燕秀峰的事迹,比编造的要离奇得多。

比方说,当时一位村民在一次扫荡中因为私藏了一个八路游击队员而被鬼子抓走了,因为关在炮楼里,游击队也没法展开营救。

这个年轻人倒也十分坚强,无论怎么拷打始终一句不说。

鬼子见状也很无奈,干脆放话,让家属拿一千大洋赎人。

听到消息的乡亲们和区组织的干部们只能全力筹款,有些人把最后一点糊口的钱都捐了出来。

燕嘎子闻讯大怒,而他的法子谁也想不到——他直接写了封信送进跑炮楼,说抓的那人是自己的大哥。

结果对方不但当天就放了人,临走前还大酒大肉招待了一顿......

还有一次,区里要进行伪装行动,需要几十套伪军的军装,但数量太大,一时间根本不可能找到。

还是燕嘎子出马,直接跑到附近一处伪军的炮楼底下,对着上面喊,让伪军队长下来讲话。

两人就站在炮楼地下,那队长看到燕嘎子,说话战战兢兢,最后听说是要东西,反而松了一口气,立刻把队伍上下所有军装都扒下来给了他,连自己的身上的都没留。

如果说这都不算惊奇,那么还有更离谱的。

当时任丘城附近有一个据点,游击队准备端掉,结果当天出了意外,放进去了许多土匪。

这些人看到八路过来,无论如何都不肯开门,游击队只好找来管炮楼的伪队长让他去喊话。

结果走到半路上的时候,队伍里一个小伙子指着燕嘎子,随口问那队长知不知道这人是谁。

队长一听说他是嘎子,竟然当场瘫倒在地上,之后晚上觉都睡不着,一个礼拜不到就死了......

从十三岁参加战斗以来,一直到1945年前后,燕嘎子的大名不但威震八方,成为了晋察冀边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而且他所立下的战功相当惊人:

击毙汉奸、土匪、特务一百五十余名、俘虏伪军二百二十余人,缴获机枪一挺、弹筒两门、小炮两门、步枪五十九支。

作为一个民兵,燕嘎子的履历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因此,在1944年晋察冀边区的第二次英雄大会上,他被组织上光荣授予了“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而不久后随着解放战争正式打响,他所在的分区部队被改编成晋察冀野战军 三纵队第八旅,而嘎子本人也荣升排长职务,开始了新一轮的征程。

但谁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燕秀峰

1946年底,燕秀峰所部奉命进攻天津外围的武清县东古岗和附近的王庆佗,这次战斗极其惨烈,担任先锋的正是嘎子带领的加强排。

战斗到了最后,全排绝大部分牺牲,燕秀峰腹部接连中弹,肠子都掉了出来,连站都站不起来。

被紧急送往了后方,但后方也没法救,只能送回他的老家医治。

当时医疗条件极差,燕嘎子在家里养伤养了4年才痊愈。

1950年,这个老兵拖着自己仅有的一个水壶立刻上路。

抵达天津后,他才得知老部队已经远赴了朝鲜。

燕秀峰只能留在天津,在天津师范附小旁边的一处纺织厂里当杂工。

从1951年开始,燕秀峰先是在厂里扫地、搬货,后来才学到一点纺织手艺进到生产车间。

期间他也一直在寻找部队,可是始终没有下落。

1960年,随着年纪的增长加上旧伤未愈,他连体力活也已经做不动了。

也就是这年,天津师范附小改建为宁波道中学,正缺一个锅炉工,燕秀峰就被推荐去烧锅炉了......

几十年的时间就这么一晃而过,曾经的燕嘎子已经垂垂老矣,虽然眉目间还留存着当年的灵性,但两鬓却早已斑白,腰也弯了下去,身边一直有战友问他为什么不向上级反映自己的情况,他却总是淡然一笑,然后摆了摆手。

还是到了后来,有人质疑燕秀峰的来历不明,把他带走审查的时候,他才交代了全部情况,在当地引发了不小的轰动,这份英雄事迹很快被传播开来,群众信件从各地蜂拥而至、许多学校邀请他去作报告...

而作家徐光耀也根据他的故事写下了一部小说《小兵张嘎》,这小说不久后便被改为电视剧,在大荧幕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