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百度知道发布2024澳门历史开奖记录:他精神分裂出10种人格,从女高中生到6岁小孩,主人格超危险的相关内容

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那两个人呢,三个人或者更多人呢?

有些人注定没法一个人抵抗这个世界,可是一群人可以。于是,“他”变成了“他们”。多重人格症(Multiple-personality Disorders)指一个人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人格。

每一个人格都有不同的名字、年龄、身份、行为沟通方式和兴趣爱好,并且,这些人格会根据不同场合发生无预兆地转换。

他精神分裂出10种人格,从女高中生到6岁小孩,主人格超危险

心理学家Kluft指出,多重人格案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三重人格,出现四种人格及以上很罕见。

在现代诊断手册中,我们称这种人格障碍为被分离性身份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简称DID。

DID指的是身份的不连续,也就是无法运用一个人格进行连续的生活。所以,在对DID患者进行诊断的时候,往往无法找到很明确的线索,因为DID患者在回忆过往经历时,无法说出重点信息甚至没有办法记住连续的事

DID患者前的不一致甚至夸张式的表演,往往在诊断时被当成精神分裂的症状。

DID患者在角色切换的时候,人格分离的当下是有清醒、自主的意识的。

也就是他们主动地选择了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

而无法身份剥离的情况,多和童年成长有关系,特别是那些童年的创伤,比如性侵犯。

DID患者的生活展示

拥有10种人格的日本少年

日本某电视节目组在社交网络上发现了一位年仅23岁拥有多种人格的男性Haru。在征求对方采访同意后开始对其生活进行跟踪记录以求证真实性。

记者第一次到Haru家时,开门就看到了拥有10种多重人格的Haru,Haru是作为主人格存在的,外表就是一个乖乖的男学生。

尽管户籍为女性,但是实际生活中,Haru是作为男性生活着。为此他做了除胸手术以及打了荷尔蒙。

切换一

随后Haru变成女子高中生结衣,结衣超级喜欢二宫和也,会在家里摆放照片。

切换二

Haru的书桌上放着很多理科参考书,这些都是13岁少年悟的东西。Haru进入工作状态时就成了圭一。圭一做着程序员的工作,冷静沉着地给工作人员介绍数据库相关的知识。

工作完毕Haru变回了结衣

切换三

节目组第二天也跟踪采访了Haru。见面时是还是主人格Haru,文文静静的普通年轻人。在车上的时候,Haru突然就变成了享乐主义者灯真,开启了买买买的模式。

切换四

买完点心的灯真在路上行走时,看到飞机飞过,一开心就变成了Haruto——一个六岁的喜欢飞机的孩子,一路上也十分可爱而高兴。

蹦蹦跳跳一阵子之后,灯真又回来了,因为要吃东西了,他喜欢吃软软甜甜的东西,吃着吃着灯真又变成了女高中生结衣,结衣发出对食物的赞美声之后,在看到工作人员出示的飞机照片时,又变回Haruto

切换五

拍摄完毕后,Haruto变成了认真的洋祐对节目组的采访进行总结。可以看到2天内,Haru切换了5种人格。

心理学家根据视频内容和后续的追踪研究,总结出了Haru的全部人格以及特征。

除Haru主人格以外的亚人格有:

人格一——结衣,16岁的女高中生,十分喜欢二宫和也;人格二——圭一, 25岁的系统程序员的工作,是沉重冷静的性格;人格三——6岁的小朋友灯真,喜欢黏黏糯糯的东西,最喜欢消费的角色;人格四——haruto,喜欢飞机的6岁孩子,行为举止都很幼稚;人格五——洋祐,总结的角色,踏实的人格;人格六——悟,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的理科生。

还有4种人格特征并不明显,不过一直存在。有心理学家指出,Haru的主人格是最危险的。一方面兼具着不确定性,随时可能向单一人格切换,另一方面,主人格在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会可能会出现极端表现,不过目前为止还算稳定。

怎样去平衡这么多人格?

作为系统程序员的圭一,解释如下:

“就好像我自己在一个房间里坐着对着一个显示屏,当一个人坐在桌子前,就会出现他所代表的人格。而他看到的外面世界,会通过显示屏呈现。在桌子后面,有个胶囊旅馆。除了坐在桌前的人格,其他人格都在在不同的胶囊里休息着。对于其他人格来说,就像是进行着VR体验一般。”

而主人格Haru,则是不同于这些亚人格的特别的存在。他在桌子旁边静静看着这些人格表演。而至于是哪种亚人格出场,则需要结合当下的环境。

是什么导致了Haru的多种人格?时间倒回到1996年。

那一年,一个叫Haru的小女孩出生在日本的兵库县。年幼的haru是个很会观察的孩子,比如会根据大人关门的声音大小来判断爸爸妈妈心情好不好。

3岁的某一天,Haru脑海中突然出现了男性的声音。从那个时候开始,这个男性的声音就不断地萦绕在Haru的脑海里,那个男生,其实来自于洋祐,乖巧认真的小男孩洋祐。洋祐也是最先出现的亚人格。

尽管不能理解多重人格,但是Haru年少时还是个开朗努力的好孩子,成绩也不错。

不过,好景不长,六年级的时候,Haru的父母离婚了。

离婚不久,爸爸也去世了。再后来,最好的朋友自杀身亡。

从这个时候开始,Haru就出现了神经的异常。

到了中学二年级的时候,Haru得了抑郁症,也不想上学了。

病情缓解之后,Haru回校上学的时候就出现了奇怪的现象,每次考试中都拿到了100分,也会经常发生自己毫无记忆,却经过了10小时以上的情况。

而这种失忆的病症越来越严重了,甚至出现自己无意识在几个小时后出现在某个地方。

在某一次和老师谈话时,老师指出:“其实你也没想考那么好吧?”

那一刻,Haru惊呆了,随即去看学校的心理医生,被确诊为被确诊为DID。

而Haru当然也就明白了自己平时的不可思议。

但是在Haru的心中,多重人格是个只有坏人才有的人格,于是他问医生,怎样才可以消灭多重人格?

医生说了一句很感人的话:你的这些人格,都是为了保护Haru而出现的,不需要刻意去消灭他们。

从此之后,Haru开始学习和其他亚人格一起生活,也接受和理解他们的存在。

尽管一直都是一个人,但是有了这些好朋友,Haru从此不孤单。

因为,每当经历痛苦或者难过的时候,某一个亚人格就会勇敢地出现以独特的方式去鼓励Haru。

现代心理学普遍认为,多重人格出现的本质是人类心理防御机制异常或者说是防御过度。

大部分DID患者在面对难以承受的痛苦经历时,直接进入自我防御机制,将自己的记忆内容进行分离,在内外因地作用下创造出一个或者多个新的人格,并从不同的人格体验中减轻自己在现实中受到的伤害。

多重人格症一般都有以下五个方面特点。

一、过于追求极致的完美,希望用不同人格进行生活地完美演绎

二、压力过大,找不到合适方法排解,只能通过角色转换寻找乐趣

三、曾经受到精神类伤害,导致脑部结构受损,出现异常不自觉行为

四、活在自己的世界,希望可以通过变换角色掌控其他人的生活轨迹

五、怀疑周围所有人,对身处的环境极端不信任导致无法真面目视人

下面,简述一个单一人格的正常人变成有多重人格的DID患者有哪些被触发的点。

一、有分离潜能(Dissociation potential)指的是DID患者天生就容易陷入分离状态,也就是意识容易天马行空,也容易被催眠。

二、有压倒性经历(Overwhelming experiences),除了童年被虐待比如性侵犯,DID患者在早年经历过濒死或者重要的人的死亡或者失踪经历,或者有过特殊事件,比如战争或者自然灾害。

三、被外界塑造影响(Shaping influences)由于媒介的多样化和信息传播的迅速,在被电视电影人物影响过后,容易产生不同人格转换,以体会平时无法体会的生活。

四、缺乏可以缓和伤痛地经验 (Healthy Place)。也就是DID患者在生活中会被一次又一次伤害,而多重人格中除主人格以外的人格将会愈演愈烈,以达到逃离现实的效果。

有心理学研究显示,人格分裂多与潜意识有关。如果将人的意识比作是一座冰山,那么潜意识就是水面看不见地部分。

正常情况下,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意识的支配下完成的,而潜意识会在一个特定的时刻出现。

比如睡眠,催眠的目的是唤醒患者的潜意识,了解其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

而意识是可以被塑造的,也可以被规范,但潜意识不用,完全遵循本能。

前面提到,DID患者容易被催眠,实际上也是受到潜意识的影响。当他的潜意识占了主导,而他本人却觉得自己是正常的,完全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就会产生真实和虚构身份的转换。

DID患者的其他人格的外显也就是其潜意识思想中的场景还原。

当现实中的DID患者无法通过主人格进行正常生活时,他的内心负面情绪就会增加,潜意识就会让他选择另外的身份。

这种潜意识的召唤一旦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另外一个人格就会产生

现实生活中的DID患者是否可以正常生活?

答案是可以。因为DID不是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症是由于长期的紧张导致欲望被压迫产生幻想和怀疑。主要特征是能听见或看见不真实的东西,想象或相信不存在的东西,但不会出现人格切换分离。精神分裂症和多重人格障碍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精神障碍。

- The End -

作者 | Bear

编辑 | 弗洛伊德与狗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1] Anthony, E. J. (1987). Risk, vulnerability, and resilience: An overview. The invulnerable child, 3-48.

[2]Brown, B. (2015). Daring greatly: How the courage to be vulnerable transforms the way we live, love, parent, and lead. Penguin.

微信公众号: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