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看到爸爸妈妈拥抱,会把爸爸妈妈各打一下,不高兴,让俩人分开。长大一点,看见父母坐在一起,会挤到中间来。现在孩子长大了,已经比较淡定了。有一次我和老公坐在餐桌旁边看手机,儿子在一旁抗议:“虐狗啦!秀恩爱呀!欺负我没有女朋友吗?”有时候,他想一个人呆着,会劝我们俩出去,说要给我们“隐私空间”,过“二人世界”。
为什么孩子会有类似的反应呢?
首先,孩子与妈妈有天然的密切联系。孩子刚出生时,没有自我的概念,觉得自己和世界是一体的。那妈妈照顾孩子,给孩子哺乳,和孩子的关系最为密切,孩子就会认为妈妈和自己就是一体的。孩子长大一点,有了自我概念,甚至会“独占”妈妈,因为他觉得妈妈属于他,妈妈就是他的。这个时候,爸爸和妈妈亲密的肢体接触,孩子都会看成是对妈妈的侵犯,和对孩子自己的侵犯。他会哭、喊,或者动手打爸爸,捍卫自己和妈妈的独特亲密关系。
其次,很多核心家庭是爸爸、妈妈和孩子的三角关系。就像三角形,两个点靠得越近,第三个点就会离得越远。虽然不是爱情的三角关系,家庭中的亲子三角关系也非常敏感。任何两个人的亲密接触,都可能给第三个人造成被冷落的感觉。因此有一个说法,独生子女容易成为爸爸的竞争对手,来竞争妈妈的爱。很多妈妈也抱怨,老公有时候和孩子争抢,自己好像带了两个孩子。
如果爸爸妈妈在家庭中表现的特别亲密,可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就像成人在三角关系中一样,孩子会认为被爸爸妈妈冷落,爸爸妈妈是一伙的,自己是孤零零一个人,感觉孤独;可能认为爸爸最爱妈妈,妈妈最爱爸爸,没有人爱自己;也可能对爸爸妈妈的亲密关系产生羡慕嫉妒恨的复杂情绪;甚至和爸爸或者妈妈竞争,力图战胜对方,又因为自己的力量弱小,饱尝挫折和失败,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自信心。
那么怎样才能既不伤害孩子,又保持夫妻双方的亲密关系呢?
维持家庭三角的稳固,需要家庭成员保持适当的距离,并适时调整。幼小的孩子需要妈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爸爸可以参与到育儿中,分担妈妈的重担,妈妈也要在百忙之中照顾一下爸爸的情绪。当孩子逐渐长大,妈妈的精力逐渐向爸爸倾斜,爸爸妈妈给孩子同样的爱和关注。当孩子成人离家,爸爸妈妈又回复到从前亲密的二人世界。
在孩子成年之前,爸爸妈妈要尊重孩子,在孩子面前注意分寸,避免过于亲热。如果家里有其他朋友、亲人在场,你会和爱人搂抱亲吻吗?在中国,能这么做的人不多吧。那在孩子面前呢?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就把孩子当空气吗?孩子虽然小,也一样有感觉、有感情,爸爸妈妈一定要尊重孩子,避免给孩子造成不适的感觉。
营造和谐友爱的家庭氛围,可以使用正面管教小工具特殊时光:家庭特殊时光,一家人在固定时间一起娱乐游戏,如打扑克、看电影、散步等;亲子特殊时光,爸爸或妈妈和孩子下棋、看书等;夫妻特殊时光,爸爸妈妈一起出去吃饭等。
这样做,不光孩子受益,家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到充足的安全感和无条件的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