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总是喜欢借秋天的一情一景,

如秋风,寒鸦,落叶等。

来表达悲秋之情。

《秋风词》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亲相见知何日,

此时此夜难为情;

古人也非常的有智慧,

古语有云“叶落知秋”,

也是人们通过观察大自然的现象而得来的成语。

那么树为什么会在秋天或者冬天的时候落叶呢?

这是因为每逢秋冬季节,气温较低,雨水减少,使得树木的根部吸收作用降低,植物体得到的水分与无机盐大减,从而不能正常的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生理活动。

而树木的水分大部分是通过叶片蒸发的。

如果继续保留叶,就会蒸腾出大量水分,威胁植物生存。

所以树木会落叶以防止水分流失。

落叶的意义:

是植物减少蒸腾,保持体内水分,度过寒冷和 干旱季节的一种适应,这一习性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落叶产生的机理:

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落叶能减少蒸腾,使植物渡过寒冷和干旱季节.

短日照加速离层的形成,脱落酸和乙烯增加,可加速叶的脱落。

脱落后的叶痕为什么会那样的光滑呢?

原因在于产生离区。

【使植物器官(如叶、花和果)脱离母株的组织,称为离区。在这个区域中一般具离层和保护层。

如在叶柄基部一段区域中经横向分裂而形成的几层细胞,其体积小,排列紧密,有稠密的原生质和较多的淀粉粒,核大而突出,这一区域的细胞常在叶子达到最大面积之前形成,在脱落时彼此分离起脱落作用。】

离区包括:离层,保护层。

细胞分裂,产生一群小形薄壁细胞,为离层,细胞壁胶化,细胞成为游离的状态,由于支持力弱,加上叶的重力,风的摇 ,叶就从离层脱落。

紧接着在离层下的几层细胞栓化,在断面处形成保护层,避免水的散失,病虫的侵入等。

当度过寒冷与干旱之后,新的叶片便会长出。

而有些树叶在冬天也是常绿的。

大多数松、柏科植物是属于常绿树(也有属于落叶树的,如落羽松) 。

常绿树是指它终年常绿,但不代表它不会掉叶子。

它与落叶树不同点在于落叶树在秋冬季时会多数或全数落叶,常绿树在四季都有落叶,但同时它也有再长新叶,有些松、柏科的叶子在老了、枯黄后会留在干上,不会落下(如杉木);

并不只有松柏会长青,阔叶树中也很多是常青的(如椰子、乌心石、、第伦桃、榕、白千层、莲雾等非常多)

古人有很多描写落叶的诗句:


最是秋风管闲事,

红他枫叶白人头。

——清·赵翼《野步》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水风轻,蘋花渐老,

月露冷、梧叶飘黄。

——宋·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一声梧叶一声秋,

一点芭蕉一点愁,

三更归梦三更后。

——元·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荷叶生时春恨生,

荷叶枯时秋恨成。

——唐·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金井梧桐秋叶黄,

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怨》


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湘夫人》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

——孔邵安《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