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树,一种产自南美洲的“流泪的树”,它是如何从南美传入亚洲的?

橡胶树,本是产自南美洲亚马逊流域的热带丛林之中的一种植物,被当地人称为“cauuchu”,意为“流泪的树”。当这种橡胶树的表皮被割开时,就会流出乳白色的汁液,称为胶乳,而将这些胶乳凝聚、洗涤、成型和干燥后就能获得天然橡胶。

原始部落时期的美洲人便已经开始使用橡胶,只不过没有真正发现它的巨大价值,只是用橡胶处理衣服使其防水。

等到欧洲各国在美洲这片大陆争先开拓殖民地时,大批的探险者涌入美洲大陆,而法国探险家在1736年将亚马逊雨林的天然橡胶带回国后,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科学家们对这种新型材料做了大量研究,使得橡胶具有的弹性、可塑性、轻质性和防水性被广泛认可。


直到1844年,美国发明家固特异发明了橡胶的硫化技术,从此大大提高了橡胶的耐温度变化能力,彻底克服了橡胶制品冷天硬化、热天软化的顽疾。

自此,硫化技术使橡胶成为真正实用的工业产品,而这也让工业橡胶的需求增长了100多倍。在1888年,英国人邓洛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充气轮胎,就使得充气轮胎成了车的标准配置,使得橡胶产业飞速发展,大批梦想致富的商人涌入了这个行业。

橡胶树的产地变化:西——》东

亚马逊雨林内的天然橡胶分布非常稀疏,而落后的生产模式让橡胶树的寿命大大缩短,再者采摘橡胶的工人在路上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因此人工橡胶林的种植呈现必要,让南美的橡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0年里,南美橡胶种植业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橡胶树人工种植的发展,让橡胶树走出了雨林,走出了南美。1876年,英国人将橡胶树种子运到英国,再将发芽后的橡胶树幼苗送到了他们在亚洲的殖民地马来西亚等地,而这里的土壤和气候都很适宜橡胶树的生长,自此橡胶树不停扩散,开始蔓延到周边国家,亚洲的橡胶种植开始占据优势。

南美橡胶产业的没落源自于一场病害,名叫“南美叶疫病”,一种真菌引起的,得病的树叶会卷曲萎缩,让整个橡胶树发黑枯死,在南美叶疫病的侵袭下,巴西的橡胶工业逐渐萎缩,到1940年,巴西的橡胶产量仅占世界橡胶产量的1.3%。

生产一条轮胎需要消耗多少的橡胶原材料?

首先,生产一条10.00R20的轮胎,大约需要使用10kg钢丝,20kg天然胶,19kg炭黑,以及一些辅料。我们假定一条轮胎需要消耗20kg的天然胶,那么要产出20kg的天然胶,需要几棵橡胶树?

一般而言,天然橡胶是以干胶计算的,而橡胶树皮里流出的可并非是干胶。

“每棵橡胶树就是一台小型抽水机”,这是因为从橡胶树里面流出的乳胶有70%以上的成分是水,但一棵橡胶树从种下到割胶一般要6年之久。

假定橡胶树的年龄满足割胶年份,以三天割一次8-12年份的橡胶树,每年可以割8个月,每次割胶可产出1~2斤左右的乳胶,干胶含量在25~30之间,如果取最大值,就是每割一次橡胶树可得到0.3kg左右的干胶,那么一年下来一棵橡胶树可产出大约24kg左右的干胶,也称为天然生胶,在经过脱水、干燥等加工处理得到天然橡胶。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生产一条10.00R20轮胎所需的天然橡胶,只需要一棵橡胶树一年的产量就能满足(这并非实际情况,数据只做参考)。

当然,实际的生产中,不可能如此的精准,橡胶树的生长周期,天气、环境、土壤、水分的因素也会影响橡胶树的产量,况且随着橡胶树的树龄增长,产胶的量也会下降。

扎胎的轮胎好补吗?

扎胎,是汽车常见的一种现象,只要开车,只要汽车上路,就免不了扎胎,免不了轮胎漏气。

当轮胎被扎后,只要不是巨大外力或者意外事故导致爆胎发生,就快速找安全的地方停车查看漏气情况,如果自己准备有修补工具的情况下,可手动修复再前往修理厂检查,而没有准备应急工具应请求援助。

当然,现如今汽车行业高速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开始走进汽车行业,汽车配件市场上的产品也在不断革新和研发,轮胎补胎液的推出有效解决了补胎难、补胎耗时的问题,让广大车主可以轻松补胎,预防轮胎被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