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关注本号,更多行业内容推送

现今蕨类多数都是不太起眼的草本,需要俯身才能看到,树状的蕨类植物可不常见。然而恐龙时代的蕨类,很多却是长成了树。这些亿年前延续至今的植物,给了我们窥探进化足迹的窗口。

蕨类植物起源于约4亿年前的志留纪末期,早在霸王龙称霸地球之前,蕨类植物就已进入鼎盛时期。那时蕨类是数十米高、堪比大树的庞然大物,然而蕨类植物的繁殖却对环境要求很高。

图 | 植物馆亿年足迹植物化石

曾经在地球上繁盛一时的蕨类植物后来被埋入地下,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演化最后变成了煤炭和化石。我们今天只有从桫椤这一“蕨类活化石”的高大身姿中窥见当时的盛景。

图 | 蕨类活化石桫椤

蕨类植物主宰地球长达1.4亿年。虽然此后被裸子植物所挤占,但现存种类仍然多达一万两千余种。常说的蕨类植物,包含2个独立的类群:石松类植物和狭义的蕨类植物。

石松植物是蕨类植物中最古老的一个类群,在下泥盆纪就已出现,中泥盆纪时,木本类型已分布很广,到石炭纪为极盛时代,形成了几乎遍布全球的高大的蕨类森林。

二、蕨类植物的结构

裸蕨植物在下、中泥盆纪最为繁盛,在它们生存的时期里,衍生出来的种类很多,形式也复杂。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主要分布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

图 | 蕨类植物的构造

蕨类植物叶的形态特征很是独特,幼叶如拳头般卷曲,成叶时叶片轮廓呈羽片状。

图 | 蕨类植物的幼叶

蕨类植物不会开花结果,并且依靠孢子进行繁殖,孢子是在孢子囊里产生的,孢子囊在叶片下表面以孢子囊群的形式成簇地发育。它们会改变颜色,随着孢子的成熟,会逐渐变成褐色或红色。

图 | 蕨类植物的孢子囊

大多数蕨类植物都会在叶片上携带孢子。每个孢子囊群中含有很多孢子囊和数以千计的孢子,它们一旦成熟,就可以随风飘散。

图 | 蕨类植物的孢子囊群

三、蕨类植物的种类

笔筒树是桫椤科树状蕨类,从恐龙时代延续至今,可以长到几米高。恐龙时代比现在更加温暖潮湿,所以可以支持喜湿热的蕨类植物长得更加高大,一些食草恐龙就以这些蕨类为食。

图 | 笔筒树

波士顿蕨是多年生常绿蕨类草本植物,原产于世界热带地区,在潮湿的森林和沼泽中很常见,喜温暖潮湿。它也被称为波士顿蕨或鱼骨蕨,为高大肾蕨的变异。

图 | 波士顿蕨

苏铁蕨是乌毛蕨科、苏铁蕨属的土生、大型草本植物,生长在海拔450-1700米山坡向阳地方。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南部、台湾、云南及印度东南亚至菲律宾的亚洲热带地区。苏铁蕨的叶子如同苏铁一般,叶形美观,形体苍劲,已被人们逐渐视为观赏蕨类,颇具盆景的韵味。同时它也被用作药物研究。

图 | 苏铁蕨

金毛狗蕨又名金毛狗脊或金毛狗,为蚌壳蕨科、金毛狗属的蕨类植物。多年生草本,可长到3米之高。根状茎粗大,近似直立,但很多时都是伏下的,密生金黄色长绒毛,形如狗头,所以得名。

图 | 金毛狗蕨幼芽

金毛狗蕨叶柄长,叶片为革质,三回羽裂,裂片镰状披针形,边缘有浅锯齿,孢子囊群生在小脉顶端,囊群盖两瓣,形如蚌壳。金狗毛蕨一般生于山麓沟边和林下阴处酸性土上,原产于我国西南部及马来西亚西部的亚热带区域。

图 | 金毛狗蕨

假鞭叶铁线蕨是铁线蕨科、铁线蕨属陆生中小形蕨类植物。植株高可达2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棕色,边缘具锯齿的鳞片。叶簇生,叶片线状披针形,一回羽状;生长在海拔200-1400米的山坡灌丛下岩石上或石缝中。假鞭叶铁线蕨奇特的叶形、叶姿和青翠碧绿的色彩,造型优美,具有较高的商业观赏潜质。

图 |假鞭叶铁线蕨

鹿角蕨产自中国云南,叶片形态神似张开的鹿角,可作为家庭养殖的盆栽。鹿角蕨忌阳光直射,通常养殖在有散射光的室内,日常需要多多浇水,保持鹿角蕨土壤的湿润状态,同时,空气湿度要在80%以上。


图 | 鹿角蕨


截基盾蕨通常生长在海拔较高的贵州和广西地区,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截基盾蕨可全株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血去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病症。

图 | 截基盾蕨

狼尾蕨也叫骨碎补,是水龙骨科植物槲蕨植物,植株高可达4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叶远生,叶柄深禾秆色或带棕色,叶片五角形,四回羽裂;羽片对生或近对生,有短柄,斜展。分布于中国辽宁、山东、江苏及台湾。生于山地林中树干上或岩石上,海拔500-700米。朝鲜南部及日本也有分布。

图 | 狼尾蕨

巢蕨的叶片终年绿色,相聚在一起呈鸟巢状,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著名的附生性观叶植物。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巢蕨来制作吊盆观赏,另外,鸟巢蕨还可以食用,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与油菜、西芹等蔬菜相似。

图 | 巢蕨

蓝星水龙骨,也叫做蓝星蕨。它有着独特形态的叶片,枝叶修长,表面覆盖一层薄薄的蓝色蜡质,具有银灰色的质感。原生南美的热带森林,喜欢潮湿的环境,不耐旱。

图 | 蓝星水龙骨

四、蕨类植物的养护

1、喜半荫,忌强光

蕨类植物处于不同生长期,对光线的要求不同。一般生长初期即抽芽期,要防止光照过强,多遮阴。休眠期要放在光线充足处。大多数蕨类植物喜反射光、散射光。

2、喜湿润,忌干燥

蕨类植物多喜潮湿,对土壤温度和空气湿度要求较高,生长期要每天浇水并进行叶面喷水,以保持湿度。发现植株因缺水而凋萎时,要立即将盆浸入清水中,对植株喷雾。缺水不严重,几小时后即可恢复。若24小时内仍未恢复,需将萎蔫的叶子全部剪去,可能会重新萌发新叶。

3、喜温暖,忌严寒

蕨类植物喜温和气候,一般15℃至21℃比较适宜。大多数蕨类可适应的最低温为10℃,而温度在28℃以上时生长不佳。但也有一些北方露地生长的蕨类植物,冬季能耐-16℃至-20℃的低温,如荚果蕨。蕨类植物最忌闷热,在夏季需多通风。通风时要注意水分供给,使环境中空气新鲜且不干燥。幼苗期应避免“穿堂风”。

4、喜松土,忌闭气

蕨类植物栽培,喜富含有机质、疏松肥沃、保水排水性能良好、PH6~7微酸至中性土壤,忌板结、渍水闭气。培养土用腐叶土、泥炭土、园土、细砂等基质混合配制,保持水、肥、气、热良好的土壤条件,促进根系发达,枝叶健旺。

5、喜氮肥,忌过量

蕨类植物喜肥但根系细弱,不宜施重肥。栽植时,基质中可加入基肥。生长期内可追施液肥,浓度不超过1%,直接撒施,最多每周一次。充足的氮肥会使植物生长旺盛,不足会使植株老叶呈灰绿色并逐渐变黄,叶片细小。

五、案例分享

北京世园会植物馆蕨类植物展,展现蕨类植物的妙趣横生。

1、发·蕨

“发·蕨”是蕨之旅的开始,发现蕨,找到蕨,发现身边的小美好。该景点以原始蕨类为主要元素,包括木贼、问荆、卷柏、垫状卷柏等,都是蕨类植物中的原始类群。未来,这里还将陆续增加石松科、松叶蕨科、瓶尔小草科等原始蕨类植物。

以榕树支柱根下具有原始形态的蕨类植物群落为起点,叶片斑斓的各类蕨类植物在青果榕广场给予游客以强烈的视觉体验。穿行锦屏时空廊,原始而奇妙的蕨类植物,与走在进化前端的兰花、锦屏藤组合,感受进化的魅力。

在景点的视觉设计上,以一丛丛直立的木贼、问荆,结合旁边筒状的黄瓶子草,呼应这里的主景:气生根、支柱根,整个区域以竖线条为主,突出主景的高大挺拔。

2、蕨·色

“蕨·色”代表着颜色、形色、角色。蕨类植物在大家印象中,都是生长在阴暗的林下、一片绿色,毫无变化。其实,蕨类的绿也绿得不同,深绿、浅绿、亮绿、灰绿……都是绿色,但绿的千姿百态各有不同。

除了绿,其实蕨类还有很多颜色。如狗脊的新叶是红色的,日本凤尾蕨的叶是银灰色,金毛狗有着金色的鳞片等等。在人们的不断培育下,蕨类植物也有很多异色叶及花叶的品种,如蓝星水龙骨突出了蓝绿色,‘彩色’日本蹄盖蕨也叫画蕨,有着迷幻般的银灰色;虎斑肾蕨有着金色的斑锦,花叶鸟巢蕨有着白色的条纹等等。这些颜色各异的蕨类植物,组成了“蕨·色”。

在这个地方,蕨类与石头、蕨类与树木、蕨类与溪流,互相交织在一起,让人们不禁思考,蕨类在这亿万年间,到底在自然界间扮演了什么角色。

3、蕨·起

“蕨·起”,是蕨类的起伏变化,高低错落。蕨类其实很多是附生在树干及树冠上的,是热带雨林“空中花园”的衬托。

在植物馆廊架上,各种附生蕨类植物悬垂而下,仿佛走在一个由植物组成的瀑布之中。鸟巢蕨、长叶肾蕨、槲蕨、兔角蕨、马尾杉等植物高低起伏,甚至你不得不躲开长叶肾蕨如根系般的横走茎绕着走。

4、蕨·境

“蕨·境”的位置处于“亿年足迹区”(湿生蕨类植物)和“变身大法区”(旱生植物)之间,因此选取旱生的蕨类植物,作为截然不同两种生境之间的过渡带。

“蕨·境”,展示了蕨类植物中生长在特殊生境的一类:旱生蕨类。喜欢湿润阴暗环境的蕨类植物,为了在干旱的绝境中生存,进化出了耐旱的本领。

其中尤以卷柏最为突出。还有如紫萁、芒萁、蜈蚣凤尾蕨等,都能够在干旱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甚至能够大面积覆盖阳面干旱荒坡。

在这场蕨之旅中,我们发现蕨、认识蕨、了解蕨、欣赏蕨。蕨类植物经过亿万年时间,见证了恐龙的兴衰,现今仍有种类繁多的蕨类生存下来,是植物进化中的奇迹。

植物的历史远远超过人类,它们曾经是这个星球的主人,今天仍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的生命体相互依存,只有抱着相互尊重和平等的态度,这个世界才能战胜种种威胁,沐浴繁荣之光。我们相信,对植物智慧的认知、学习和利用,不但有助于我们保护地球,最终将造福人类自己。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廷尚景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需注明,仅用于学习交流,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有涉及明显独创性摄影作品等存在侵犯著作权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并表示歉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道文旅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文章!不落地,不创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