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柏目—柏科(六)


16.翠柏

翠柏(学名:Calocedrus macrolepis),也称翠蓝柏,别名粉柏、山柏树,为柏科翠柏属下的一个种。喜光,但耐湿、耐寒性差。寿命可达200年以上。

(1)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30-35米,胸径1-1.2米;树皮红褐色、灰褐色或褐灰色,幼时平滑,老则纵裂;枝斜展,幼树树冠尖塔形,老树则呈广圆形;小枝互生,两列状,生鳞叶的小枝直展、扁平、排成平面,两面异形,下面微凹。

鳞叶两对交叉对生,成节状,小枝上下两面中央的鳞叶扁平,露出部分楔状,先端急尖,长3-4毫米,两侧之叶对折,瓦覆着中央之叶的侧边及下部,与中央之叶几相等长,较中央之叶的上部为窄,先端微急尖,直伸或微内曲,小枝下面之叶微被白粉或无白粉。

雌雄球花分别生于不同短枝的顶端,雄球花矩圆形或卵圆形,长3-5毫米,黄色,每一雄蕊具3-5(通常4)个花药。

着生雌球花及球果的小枝圆柱形或四棱形,或下部圆上部四棱形,长3-17毫米,其上着生6-24对交叉对生的鳞叶,鳞叶背部拱圆或具纵脊;球果矩圆形、椭圆柱形或长卵状圆柱形,熟时红褐色,长1-2厘米;种鳞3对,木质,扁平,外部顶端之下有短尖头,最下一对形小,长约3几毫米,最上一对结合而生,仅中间一对各有2粒种子;种子近卵圆形或椭圆形,微扁,长约6毫米,暗褐色,上部有两个大小不等的膜质翅,长翅连同种子几与中部种鳞等长;子叶2,条形,长5-7毫米,宽1.5-1.8毫米,初生叶条状刺形,长5-7毫米,宽不及1毫米,下面无白粉,初为交叉对生,后为4叶轮生。

(2)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云南昆明、易门、龙陵、禄丰、石屏、元江、墨江、思茅、允景洪等地海拔1000-2000米地带,成小面积纯林或散生于林内,或为人工纯林;贵州(三都)、广西(靖西)及广东海南岛(五指山佳西岭)亦有散生林木。越南、缅甸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勐戛。

(3)生长习性

翠柏为中性偏阳性树种,幼年耐荫,以后逐渐喜光。耐旱性、耐瘠薄性均较强。常以小片纯林的形式存在,乔木层中,翠柏占95% 以上,为主要优势种。

翠柏在20 年前生长缓慢,20—60 年进入快速生长期, 70 年以后达到数量成熟,材积生长量开始下降并趋于稳定。

(4)应用价值

其木材优良,纹理通直,结构细密,有光泽及香气,耐腐,是建筑、桥梁、家具的优良用材,也是农村住房建筑材料中大柱、大梁的主要木材。

翠柏木材优良,纹理通直,有香气且极耐腐蚀,作为棺木能存放数千年之久,价格非常昂贵,为少有的珍贵用材。

翠柏对空气中的部分污染气体具有较好的抵抗性以及净化的能力,因此大面积种植翠柏,可以起到抗污染和空气净化的作用。在20种园林绿化树种活枝叶燃烧性的比较中,发现翠柏枝叶的燃烧性能较其他树种低,因此翠柏不仅是一种良好的乡土绿化树种和荒山造林树种,在发生森林火灾时也能起到一定的延缓火情的作用。

翠柏枝叶细密,富有韧性,可随意盘区整形,可用于制作盆景。

翠柏木材管胞属于长纤维,可用于造纸行业,锯屑有止锈之效。

翠柏种子可榨油,供制漆,蜡,及硬化油等供化工加工企业利用。

17.崖柏

崖柏(学名: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是柏科崖柏属。

(1)植物学史

崖柏起源于恐龙时代。其木材化石始于侏罗纪中期,在白垩纪曾有过鼎盛时期,拥有众多的物种。到了第三纪,该属物种大量消失,全世界仅存5个间断分布的物种。

1892年由法国传教士法吉斯城口南部首次发现,199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崖柏列为中国已灭绝的三种植物之一。但在1999年10月“重庆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骨干调查队”在城口考察时,重新发现了已“消失”的崖柏野生居群,在2000年第3期《植物杂志》上,向世界宣布“崖柏没有绝灭”。

(2)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枝条密,开展,生鳞叶的小枝扁。叶鳞形,生于小枝中央之叶斜方状倒卵形,有隆起的纵脊,有的纵脊有条形凹槽,长1.5-3毫米,宽1.2-1.5毫米,先端钝,下方无腺点,侧面之叶船形,宽披针形,较中央之叶稍短,宽0.8-1毫米,先端钝,尖头内弯,两面均为绿色,无白粉。

雄球花近椭圆形,长约2.5毫米,雄蕊约8对,交叉对生,药隔宽卵形,先端钝。幼小球果长约5.5毫米,椭圆形,种鳞8片,交叉对生,最外面的种鳞倒卵状椭圆形,顶部下方有一鳞状尖头。未见成熟球果。

(3)产地生境

崖柏主产于中国四川大巴山、华北地区太行山脉,一般生长在海拔700-2100米的悬崖峭壁的崖缝中。阳性树,稍耐阴,耐瘠薄干燥土壤,忌积水,喜空气湿润和钙质土壤,不耐酸性土和盐土;要求气温适中,超过32℃生长停滞,在-10℃低温下持续10天即受冻害。

(4)主要价值

崖柏根雕:中国华北地区太行山脉岩石缝中枯死的崖柏树根、树干由于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生长.吸天地精气.并经历崖风强力吹刮,形成的飘逸、弯曲、灵动的造型。

盆景:将死或半死的崖柏经过抢救种植.可成为造型独特、沧桑道劲的盆景艺术作品。

绿化:宜孤植或丛植.或用作绿篱。

家居:用崖柏做成的茶海广受欢迎。

饰品:被做成佛珠手串、手排、平安牌等,广受欢迎。由于树料的油性,做成手串戴久了会越来越油亮,浅木色渐渐变深,甚至会盘成酱紫色.非常具有观赏性。

18.罗汉柏

罗汉柏(学名:Thujopsis dolabrata)是柏科罗汉柏属的植物。分布在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武汉、井冈山、福州、上海、南京、青岛、庐山、杭州等地,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1)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15米;树皮薄,灰色或红褐色,裂成长条片脱落;枝条斜伸,树冠尖塔形;生鳞叶的小枝平展,扁,鳞叶质地较厚,两侧之叶卵状披针形,长4-7毫米,宽1.5-2.2毫米,先端通常较钝,微内曲,上侧面深绿色,下厕面具一条较宽的粉白色气孔带;中央之叶稍短于两侧之叶,露出部分呈倒卵状椭圆形,先端钝圆或近三角状,下面中央之叶具两条明显的粉白色气孔带。

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顶端。雄球花长椭圆形,绿黄色,6-8对雄蕊交叉对生。雌球花扁球形或卵圆形,淡黄绿色,具3-4对珠鳞,仅中间两对各有胚珠3-5枚。球果近圆球形,长1.2-1.5厘米,熟时暗褐色,有白粉。种鳞3-4对,种鳞木质,扁平,在顶端的下方有一短尖头,中间两对发育”s”种鳞各有3-5粒种子。种子近圆形,在原产地种子长4-4.5毫米,引种到中国庐山的一般长2-3毫米,淡褐色,有光泽,两侧有窄翅。子叶2枚。有胚乳。

(2)产地生境

罗汉柏,为日本特有。中国北京、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云南、贵州等地引种栽培。耐荫性强,喜深厚湿润的山地黄棕壤,忌干燥、瘠薄及排水不良的土壤。罗汉柏在中国浙江四明山林场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区、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湖南省南岳树木园和江西省庐山植物园均生长良好,在广州则生长不良。

(3)生长习性

罗汉柏的开花结实:15-20年生开始结实,25-30年生后正常结实,结实有大小年,丰产年间隔期1-3年。据中国庐山实地观察,花期在3月下旬至4月,球果当年9-10月成熟。可能是由于春季雨水过多,庐山的罗汉柏结实率低,种子空粒多。

(4)主要价值

罗汉柏树形优美,鳞叶绿白相间,可供庭园观赏。木材轻软,有芳香,易加工,可作枕木、桥梁用材。

19.日本扁柏

日本扁柏(学名:Chamaecyparis obtusa;日语:ヒノキ、檜、桧),又名云片柏,Hinoki Cypress,为柏科扁柏属的植物,分布在日本地区。中国大陆的广州、青岛、南京、上海、庐山、河南、杭州等地,生长于海拔1,300米至2,800米的地区,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1)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达40米;胸径1.5米; [2] 树冠尖塔形。 [3] 树皮红褐色,光滑,裂成薄片脱落;树冠尖塔形;生鳞叶的小枝条扁平,排成一平面。鳞叶肥厚,先端钝,小枝上面中间叶露出部分近方形,长1-1.5毫米,绿色,下面之叶微被白粉,叶微背部具纵脊,通常无腺点,长约3毫米,球果圆球形,径8-10毫米,熟时红褐色;种鳞4对,顶部五角形,平或中央稍凹,有小尖头;种子近圆形,长2.6-3毫米,两侧有窄翅。花期4月,球果10-11月成熟。

(2)生长环境

日本扁柏较耐荫,喜温暖湿润的气候,能耐-20℃低温,喜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自然分布多生于海拔1300-2800米的地区,在长江中下游的中高山或低山丘陵,降水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生长表现最好。抗性强,耐低温,抗雪压,抗强风,抗冰冻。

原产日本。中国青岛、南京、上海、庐山、河南鸡公山、杭州、广州及台湾等地引种栽培。

日本扁柏作庭园观赏树。边材淡红黄白色,心材淡黄褐色,有光泽,有香气,材质强韧,比重0.54。供建筑、家具及木纤维工业原料等用。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