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那么多,你知道它们是怎么被命名的吗?
大自然中最直观的就是植物,我们日常所了解的植物也多到数不胜数,并且大部分都能叫上名字,即便有些专业的,我们认不出,但也可以通过书籍资料记载而查到其植物种的名称。
其实植物种的名称,不但因各国语言而异,即使在同一国家也往往由于不同地区而发生“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的现象。例如我国北方常见的毛白杨,河南叫“大叶杨”,也有的地方叫“响杨”、“白杨”。而避布北方山区一种带刺的小灌木(鼠李科植物)与南方的一种大乔木(漆树科植物)又都称“酸枣”。植物名称的不统一,对植物的考察研究、开发利用、和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非常不利。为避免混乱,很早以前,植物学家就对制定国际通用的植物命名法作了很多努力。
1753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发表的《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一书创用了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后被世界植物学家所采用,并经国际植物学会确认,于1867年由德堪多(A. P. Decando)等人拟定出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nterm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后经多次国际植物学会讨论修改而成。
(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中规定,以“双名法”命名,双名法是从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给每种植物命名,第一个字是属名,用名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是种加词(种名或种区别词),一般用形容词,少数为名词(第一个字母要小写),由此共同组成国际通用的植物的科学名称即学名(Scienific name)。一个完全的学名还要在种名之后附以命名人的姓氏缩写,即完整的学名应为:属名+种加词+命名人(缩写)。例如银白杨的拉丁名是Populus alba L.第一个字为属名,是拉丁词的“白杨树”之意(名词),第二个字中文意为“白色的”(形容词),第三个字是定名人林奈(Linnaeus)的缩写。
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有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as)、变型(forma)等,这三个词的简写为subssp.或ssp.(亚种)、var.(变种)、f.(变型)。例如:
银白杨 Populus alba L.
新疆杨 Populus alba L. var.
pyramidalis Bye.(为银白杨的变种)
桃 Prunus persica (L.) Batsch
白碧桃 Prunus persica f. alba Schneid (为桃的变型)
经过全球多名专家的研究最终确定于此。
不过这也仍有一弊端,就是这植物名有些过于专业,不适合流传于普通老百姓,所以我们读植物名字一般都通俗易懂即可,那些专业的名词术语之类的就尽量让它流传于学术界吧。
发表评论